与过去单边“唱多”的证券 公司研报环境不同,证券公 司下调股票评级甚至给出“卖出”评级的 研报数量开始增多。
Wind资讯统计,自3月15日以来,证券公 司出具的下调评级研究报告数量正在以日均4篇至5篇的速度持续增加。截至目前,今年以来市场上已有100余份研 报下调个股评级,其中3月份至 今下调评级报告数量已多达42份。引人关注的是今年3月初中 信证券对中国人保、华泰证 券对中信建投的两份“卖出”评级报告。两份“看空”研报给 出的理由大体相同,即PB(市净率)、PE(市盈率)等指标 已经远高于业内平均,前期涨幅较大,股价存 在较大回调空间。
券商机构,尤其是 知名券商机构对上市公司出具“卖出”的评级研报,在A股市场 的历史上并不多见。据对2004年以来 的所有个股研报的不完全统计显示,券商累计仅仅发布了479份“卖出”研报,而“买入”研报则有16.8万份(其中不包括增持、推荐、中性等研报)。这样看来,券商给出“卖出”评级的 概率约为千分之一,以至于 市场上一些投资者甚至不知道券商居然还有“卖出”研报。
东吴证 券首席经济学家陈李表示,在海外成熟市场,一般每 家券商都有内部规定,买入、中性、卖出等 不同评级报告的配比相对固定,在比例上约有20%的报告是卖出。海外券 商面对的客户有些是对冲基金,如此方 可满足客户需求。目前,国内还 没有固定比例和数量要求。
励琛基 金研究人员张之源认为,券商研 报一般是给机构投资者或者相对专业的散户投资者看,非专业 的散户投资者一般不是券商研报的读者群,券商也 不像一些国际投行那样,必须在 覆盖的行业中有一定比例的中性或卖出评级。综合来看,造成下 调评级研报较少的原因很复杂。长期以来,国内券 商研报中对于上市公司股价很少给予高估和卖出评价,根源在 于国内目前卖空机制有待完善。对于卖 方研究部门来说,建议卖 出股票没有任何收益,除了风险提示,实际上 没有办法创造任何价值,自然也 就没有研究员或者分析师有动力写评级去出具卖空的报告。在此背景下,如果国 内市场投研人员严重不看好某一只股票,可能会 减少出具研报或者根本不出具研报。
分析人士认为,尽管国 内券商一般不给出下调评级的研报,但出具下调评级或“卖出”评级的研报,向客户提示风险,是券商 分析师正常执业工作应有的内容,市场各 方不必过分解读。A股本轮行情自2019年初发动以来,一路走势强劲,部分股 票已经呈现过热、估值过高的态势,市场自 身存在调整要求,不应将 回调的责任推卸给券商研究报告。
未来,随着更 多机构投资者参与以及A股市场 做空机制不断完善,券商卖 方研究转型将不断加快。